跳到内容
首页
关于耀德
耀德简介
组织架构
发展历程
资质证书
荣誉奖项
新闻动态
耀德动态
政策法规
基础法规
专业准则
行业动态
服务领域
业务领域
服务资质
主要客户
党团工会
党团动态
联系耀德
联系我们
人才招聘
首页
关于耀德
耀德简介
组织架构
发展历程
资质证书
荣誉奖项
新闻动态
耀德动态
政策法规
基础法规
专业准则
行业动态
服务领域
业务领域
服务资质
主要客户
党团工会
党团动态
联系耀德
联系我们
人才招聘
搜索
Popular Keywords
Categories
No Record Found
View All Results
新闻动态
首页
新闻动态
搜索
热门搜索
搜索分类
无相关信息
查看所有结果
新闻动态
耀德动态
专业准则
基础法规
行业动态
近期发布
喜报!广东耀德中标广州市荔湾区财政局2025-2026年度荔湾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评审服务项目
2025年2月17日
迎佳节,闹元宵 | 耀德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2025年2月12日
开工大吉!
2025年2月11日
Yaodecpa
2025-02-25
12:04 下午
财政部答疑汇编
企业会计准则相关问题
问:
母公司在境外,子公司在境内,且子公司符合小型微利企业的标准,同时不属于《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第二条的(一)(二)情形,那么境内子公司是否可以采用《小企业会计准则》核算;如果在上述情形下,境内子公司名下还投资了一家全资子公司,即有一家孙公司,那么此时境内子公司是否可以采用《小企业会计准则》核算?《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第二条的(三)“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和子公司”这个企业集团内是否是指的全是境内成立的公司?
答:
企业应根据《小企业会计准则》(财会〔2011〕17号,以下简称本准则)第二条等有关规定进行判断。参考《小企业会计准则释义2011》,对于存在子公司的企业,不论规模大小,都应按企业会计准则有关规定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以综合反映由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的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不应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需要说明的是,本准则所称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和子公司均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企业,不涉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依照国外法律设立的企业。即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是外国企业,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子公司,如果在企业规模上根据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属于小企业,在企业会计标准的执行上不受此项规定的限制,该小企业可以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也可以执行本准则。
问:
你好,我公司采购一个设备,请问多少金额计入固定资产,多少金额才可以判断计入固定资产这个科目?
答:
企业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财会〔2006〕3号)第三条、第四条等有关规定进行判断和会计处理,对于符合固定资产的定义和确认条件的,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
问:
请问股东权益变动表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否一致,要求提供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否可以用股东权益变动表代替?
答: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财政部令第76号)第二十六条规定,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财会〔2014〕7号)第二条有关规定,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组成部分:
(一)资产负债表;
(二)利润表;
(三)现金流量表;
(四)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下同)变动表;
(五)附注。
财务报表上述组成部分具有同等的重要程度。
因此,企业会计准则下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与股东权益变动表一致。
问:
您好,想咨询一下,假如我公司现有于2010年购入的固定资产,之前没有计提折旧,若从2022年开始计提,是否可以选择未来适用法?
答:
企业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财会〔2006〕3号)第十四条等有关规定,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除外)。未按规定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应当作为前期差错,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财会〔2006〕3号)关于前期差错更正等有关规定进行判断和会计处理。企业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但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
问:
生产部门设备的修理费用应该计入管理费用还是制造费用,按照之前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是在管理费用,但留意到22年中级会计实务中是制造费用,那到底是应该是管理费用还是制造费用?还是有什么划分?
答:
根据财政部会计司网站上发布的固定资产准则相关实施问答,企业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财会〔2006〕3号)、《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财会〔2006〕3号)等有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因此,不符合固定资产资本化后续支出条件的固定资产日常修理费用,在发生时应当按照受益对象计入当期损益或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与存货的生产和加工相关的固定资产日常修理费用按照存货成本确定原则进行处理,行政管理部门、企业专设的销售机构等发生的固定资产日常修理费用按照功能分类计入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
问:
公司筹建期间的开办费是计入当期损益,还是计入长期待摊费用?
答:
对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财会〔2006〕18号)相关规定,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包括人员工资、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借款费用等在实际发生时,借记“管理费用(开办费)”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对于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财会〔2011〕17号)的企业,根据其附录《小企业会计准则——会计科目、主要账务处理和财务报表》规定,小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包括:相关人员的职工薪酬、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借款费用等费用),在实际发生时,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问:
您好,请问企业基建项目完工后暂估入账为固定资产并提取折旧,竣工决算后是否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答:
根据《应用指南》(财会〔2006〕18号)相关规定,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安全生产费相关问题
问:
《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自印发日实施。其直接影响相关企业年度财务决算,实务中对如何衔接普遍存在问题,烦请贵司指导:1. 新管理办法落款为11月21日,那么11月是按照原标准还是新标准提取?或者,以11月21日为分界线分段提取(不过这样管理上有难度)?2. 提取依据主要有当月产量、建安装造价、上一年度营业收入、当年营业收入(仅限于新建和投产不足一年的)四类。由于新管理办法中提取标准有所上调,那么:1)以当月产量为提取依据的,2022年1月至11月按照原管理办法提取的是否需调整,还是直接从12月执行新提取标准即可?2)以上一年度营业收入为提取依据的,2022年1月至11月按照原管理办法提取的是否需调整,还是直接从12月执行新提取标准即可?3)以当年营业收入为提取依据的,2022年1月至11月按照原管理办法提取的是否需调整,还是直接从12月执行新提取标准即可?实务中有专业人士解读为以当月产量为提取依据的直接从12月执行新提取标准,而以上一年度或当年营业收入为提取依据的对2022年1月至11月按照原管理办法提取的需调整,请问这是否符合管理办法本意?
答:
《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于2022年11月21日正式印发,出于便利企业新旧衔接和简化操作的考虑,新的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标准可从2022年11月或2022年12月或2023年1月起(三个起算时间任选其一)适用,但适用起算时间应当全集团保持一致。2022年11月之前的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按照财企〔2012〕16号执行。
问:
您好,请问,一家道路运输企业的营运车辆,在进行车辆年检的时候所产生的费用能不能算入企业的安全生产投入中?
答:
关于您咨询的问题,办法第二十五条明确了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支出的范围,与安全生产不直接相关的支出不在该范围内。
问:
机械加工企业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但对消防设施、消防器材维护检查、更新补充等业务由第三方保安公司负责,保安公司同时负责秩序维护、车辆控制等保安业务,此种情况下企业支付给保安公司的安全保护服务费用是否可以列入企业的安全生产费用?
答:
关于您咨询的问题,办法第五条明确了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支出的范围,与安全生产不直接相关的支出不在该范围内。
问:
为保障安全生产而采取的各项措施中,有一些措施涉及到人工费、机械费的,比如围档安装、临边防护设施安装、固定防护围栏的基础、临时场地周边边坡支护等等类似的,其人工费、机械费、材料费是支出是否可作为安全生产费?
答:
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施设备支出主要包括设施设备支出,不包含人工费等。
政府会计准则相关问题
问:
“老旧小区外立面改造,相关费用由政府承担,但外立面的产权不属于政府,属于小区业主所有。相关外立面改造的费用是要计入在建工程,相关改造费用金额较大,工程竣工后,应转入哪个政府会计科目?是转入公共基础设施还是计入长期待摊费用,还是一次性计入当期费用。具体适用那个政府会计准则?”
答:
老旧小区改造的相关支出,形成资产产权不属于政府的,可以根据《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1613 在建工程——基建转出投资”明细科目的有关规定进行会计核算。
问:
公务车更新购置新能源车,因公车各项费用需要独立公示,新能源车就需要一车一桩一电表独立使用计费。实际购车中有些公务车送充电桩,有些不送,请问如不送充电桩需要单独购买的,充电桩能否计入公车购置成本(参照其他送的电桩应该也是成本计入车价)?不能计入购车成本又是否能计入公车运维费用?还是单独计入固定资产?
答:
根据《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有关规定,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年限或者以不同方式为政府会计主体实现服务潜力或提供经济利益,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且可以分别确定各自原价的,应当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各项固定资产同类或类似资产市场价格的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因此,如果充电桩符合固定资产的标准和确认条件,充电桩与公务车应当分别确认为固定资产,分别计价。
会议费和差旅费相关问题
问:
关于会议费报销,有以下2个问题想请教:1.关于会期,我们有一个四类会议,会议召开半天,但是前一天开始办理报到,当天中午结束后下午离会。请问按照会期计算会议综合定额,是按照2天、1.5天还是1天来计算呢?2.关于综合调剂使用,如果单项费用比如餐费超标(人均一餐算下来超过130元),但是总金额(含住宿、餐费加其他)是不超综合定额标准的,是否可以正常报销?期待您的解答,谢谢!
答:
一是关于四类会议的会期计算。《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财行〔2016〕214号)及其补充通知明确,四类会议的会议会期原则上不超过1天半,会议报到和离开时间合计不得超过1天。因此,建议严格按照实际发生的会议会期、会议报到和离开时间,计算会议费开支。二是关于会议费的调剂使用。财行〔2016〕214号文件及其补充通知明确,会议费开支实行综合定额控制,各项费用之间可以调剂使用,未实际发生的费用项目不得参与调剂。根据您的描述,实际发生的住宿、用餐等有关会议费可在综合定额标准内报销。
问:
我单位为行政机关,与物业管理公司签订物业服务合同,约定代驾服务人员或其他服务人员异地出差产生的差旅费由我单位在“差旅费”科目中列支。近期检查中提出,此种处理方式不符合规定要求加以整改,请问我单位为此类代驾服务或其他人员报销差旅费的做法是否符合规定,如不符合,具体应该怎么做?麻烦请予以解答。
答:
根据《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财行〔2013〕531号),差旅费是指工作人员临时到常驻地以外地区公务出差所发生的相关费用。目前,中央与地方实行分级管理差旅费办法。根据您的描述,请就有关问题咨询当地财政部门。
问:
按照新出台的差旅费报销规定,公杂费应包干使用。那对于单位已实行公务移动通讯费用补贴和公务用车补贴的,公杂费要如何发放呢?
答:
《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财行〔2013〕531号)中差旅费的开支范围包括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助费和市内交通费。其中,伙食补助费按出差自然(日历)天数计算,按规定标准包干使用;市内交通费按出差自然(日历)天数计算,每人每天80元包干使用。根据您的描述,您所提到的公杂费不属于财行〔2013〕531号文件规定的差旅费开支范围。
问:
我咨询两个问题:1、贵部发布了《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财行〔2013〕531号,我单位上级是参公事业单位,但我们属于该单位下属的企业员工,那么是否应该执行这个规定?2、如果执行,那么关于市内交通费,如果员工出差在北京市内自己乘坐交通工具去机场、火车站,到了外地有相关单位到机场或车站接送,对出差人员是否应该发放当日的市内交通费?
答:
《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财行〔2013〕531号)等文件适用于中央和国家机关(包括党中央各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以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参照执行。因此,企业不属于《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财行〔2013〕531号)的适用范围。
问:
《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财行〔2016〕214号)明确,“会议费开支实行综合定额控制,各项费用之间可以调剂使用”,“综合定额标准是会议费开支的上限。各单位应在综合定额标准以内结算报销”。《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财行〔2023〕86号 )中提到:“各项费用之间可以调剂使用,未实际发生的费用项目不得参与调剂。” 我单位目前召开四类会50人参加,其中30人住宿,请问另外20人(未住宿)是否只能按210元/天进行会议费报销?
答:
《关于〈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的补充通知》(财行〔2023〕86号)明确,会议费开支范围内各项费用间可以调剂使用,未实际发生的费用项目不得参与调剂。按照您的描述,召开四类会时若有20人未发生住宿,则这20人应当按照扣除住宿费项目的费用额度进行报销。
注:文章来源:广东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Prev
上一篇
关于《国家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发布〈免征车辆购置税的设有固定装置的非运输专用作业车辆目录〉(第十七批)的公告》的解读
下一篇
收藏!证监会监管规则适用指引-会计类第1、2、3、4号汇总,共涉及86个具体问题!
Next